本文为深度编译,仅供交流学习金赢中心,不代表日新说观点。
---
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数据,以色列在2025年对约旦河西岸地区展开的房屋拆除行动,已达到自1967年占领以来的最高水平。多个国际人权组织警告称,以色列政府正在利用加沙战争带来的混乱与国际社会的分心,在西岸悄然推进其更为激进的扩张议程,加剧对巴勒斯坦民众的压迫与排挤。
2025年6月25日的黎明时分,穆塔瓦基尔·穆罕默德和他的家人正沉浸在睡梦中,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将他们惊醒。那是以色列士兵用步枪敲击他们家的铁门发出的声响。穆罕默德最初以为是又一次常见的突击搜捕,但当他走到门前,才意识到情况更加严重。早上7点整,一支由军用卡车和两台重型推土机组成的以色列军队车队驶入村庄,士兵们随即宣布,这片区域已被划为“军事区”,他们必须立刻撤离。穆罕默德曾恳求士兵给他10分钟,以便带孩子们收拾行李离开。“我对他们说,‘孩子们吓坏了,至少给我们点时间。’”他回忆道。但请求被无情拒绝。如今,他与家人被迫逃离家园,只能栖身于拉姆安拉的临时住所,这座城市是被占领西岸的行政中心。
穆罕默德的经历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更大趋势的一部分。今年以来,以色列在被占领的西岸,包括东耶路撒冷,已拆除783处巴勒斯坦建筑,导致至少1119人流离失所。这个数据甚至还不包括在难民营遭受破坏的建筑物数量。人道机构表示,拆迁潮呈加速之势,背后有计划、有步骤地实施。
展开剩余76%在诸如杰宁、图尔卡雷姆以及努尔沙姆斯等难民营,以色列军队发动的军事突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。据人权组织“Al-Haq”的资料,仅上述三个难民营就有近900栋建筑物被夷为平地。分析人士指出,这一系列强制性驱逐和拆迁并非简单的军事行为,而是更深层次的政策工具,目的是削弱巴勒斯坦人对土地的归属感,迫使他们自愿迁离故土。
“以色列在西岸和在加沙的策略本质上是一样的,那就是针对整个巴勒斯坦民族。”Al-Haq组织的研究员穆拉德·贾达拉直言。他认为,以色列在加沙的毁灭性战争,已被众多国际观察者定性为“种族灭绝行为”,而这场战争正好成为掩护西岸更大范围侵占行动的烟幕弹。“全世界的关注都集中在加沙,而以色列则趁机在西岸悄然扩张,”他指出。
从2025年初至今,已有大约4万名巴勒斯坦人因为持续的军事袭击被迫逃离西岸的难民营。他们大多无处可去,只能选择在他村租住高昂的住房,与亲戚挤在狭小空间,或暂时居住在临时改造的学校、清真寺和其他公共设施中,生活条件极其恶劣。
60岁的阿赫迈德·盖姆便是众多流离失所者中的一员。今年3月,他与妻子、五个子女、孙辈以及亲属一道,被以色列军人强制驱离出图尔卡雷姆难民营的家中。当时,士兵告诉他们,该区域已被正式划为“军事区”,不得在短期内返回。他们被迫在未准备的情况下逃离,“我们只穿着身上的衣服,连一口水都没带。”盖姆哽咽回忆。
数周后,他的儿子偷偷回到原住地查看,发现他们的房屋早已在爆炸中化为废墟:窗户破裂、门被炸飞、墙体垮塌——已无法辨认其原貌。目前,盖姆一家被迫在图尔卡雷姆以东的伊克塔巴村租下三间小屋,月租共计1300美元,这对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而言无异于灾难。更雪上加霜的是,盖姆虽然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公务员,但由于财政危机,已数月未领取薪资,而其月薪本就仅有500美元左右。
回顾历史,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本是《奥斯陆协议》下的产物,协议将西岸划分为A、B、C三类区域,由PA分别负责A区(全面管理)和B区(行政管理)。而C区则完全受以色列控制,占西岸总面积的近60%。在这一安排下,以色列持续通过拒绝建筑许可、设置障碍和实施拆迁,慢慢扩展其非法定居点。
今年7月,以色列军方又颁布了两项关键命令,进一步扩大其在B区的法律权限,使其有权以“无许可建筑”为由,强行拆除建筑物。过去,这一权力属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所有。这些新命令也包括对农业用地管理规则的更改,等于为以色列提供了更多借口来接管B区土地。
联合国指出,仅在2025年内,A区和B区已有49处建筑被摧毁。而依据国际法,以色列作为占领国无权摧毁私人财产,也不得在被占领土地上建立定居点或设立前哨站。
国际危机集团的中东问题专家塔哈尼·穆斯塔法表示,以色列当前在A区和B区的拆迁力度以及对B区法律结构的改变,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。她指出,以色列似乎正试图将巴勒斯坦人压缩在越来越小的区域内,并通过设置检查站、限制流动与频繁突袭,令他们在城市生活日益窒息。
在拉姆安拉的简陋住处,穆罕默德仍心怀忧虑。“我们不知道明天谁会成为下一个被驱逐的人。”他说。他和无数巴勒斯坦人相信,以色列对难民营的攻击只是开始,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扩大行动范围,目标直指西岸城市。
“我们几乎无路可退。我们不能离开这里。”穆罕默德说得坚定。“这片土地是我们的。这是我们愿意为之生活、也愿意为之死去的地方。”
作者:马特·纳什德
发布于:天津市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